繪畫新寵─壓克力
壓克力(Acrylic)是二十世紀科進步,發展出綜合油畫和水彩特性的媒材。相較於油畫、水彩,壓克力在藝術史上屬於新興的媒材,但其簡便、「濃妝淡抹皆宜」的多元表現性,在短時間內廣受藝術家熱愛,更成為繪畫新生們的入門首選,老少咸宜。
壓克力的化學基本結構是丙烯酸(Acrylic acid),隸屬於乙烯基群(Vinyl)下,是從石油提煉出來的副產品。在1930年代初期首度被引介到藝術顏料的製作上。
藝術家廖堉安 壓克力作品 (instagram帳號:liaoyuan0105)
壓克力顏料的出現
1920年美商羅門哈斯公司(Rohm And Hass Company)研發出一種人造樹脂,同年,一群以墨西哥為主的拉丁美洲藝術家為為了在建築外牆上繪製壁畫,他們以油彩和濕壁畫顏料作實驗,發現兩者皆無法承受室外溫度變化和天候的影響,為解決材料使用上的難題,發現工業用的人造樹脂是一種很好用的媒介劑,於是慢慢的發展成顏料的主要成分之一。
1940年代末期,開始被運用在藝術上,後來在1950年代才有第一種完全以聚合體乳劑合成的壓克力顏料上市,並受到許多的年輕藝術家青睞,特別是當代的抽象畫家和普普藝術藝術家。
美國藝術家莫里斯‧路易斯(Morris Louis,1912)是最早使用壓克力作畫的藝術家之一,莫里斯‧路易斯在丙烯顏料中調和油份,使顏料在空白的畫布的兩側,產生偶然性的流動效果,充分展現顏料、色彩純粹的意象。
- Alpha-Pi/Morris Louis/1960
壓克力顏料的特性
1.通用性:
壓克力顏料同時擁有油畫與水彩的優點,加入清水,可讓顏料呈現透明似水彩的狀態;僅加入微量的水分或單純沾顏料作畫,顏料則不透明,可厚塗堆疊出類似油畫的肌理效果。
- 與水彩畫渲染的效果非常相似
- 類似油畫的肌理效果
2.耐久性
壓克力顏料粒子外圍包覆著一層透明薄膜,乾燥後具有防水的特性,不易有化學變化、變黃、易脆等問題,具有相當良好的光線折射率。不受限於畫布上,適用在布料、木板、保麗龍、紙、塑膠等材質,相當適合作為基底材。
3.複合性
當代藝術中許多複合媒材作品,多會搭配壓克力顏料交互使用,尤其壓克力的一些附屬材料(溶劑)能讓顏料的厚度、光澤、透明度、乾燥時間變的較有彈性,讓藝術家在使用上更能發揮,其中較為常用的包括有:亮光劑(Gloss Medium)、消光劑(Matte Medium)、釉漆(Varnish)、凝膠(Gel Medium)、緩凝劑(Retarding Medium)、纖維膏(Texture Paste)等。
藝術家 張琹 壓克力複合媒材作品
- 洋娃娃1號 複合媒材、畫布 210 x 106.4 cm 2012
- 小蓮 壓克力、複合媒材、木板 Φ145cm 2014
- 戴帽的少女晶晶 複合媒材、畫布 194 x 105 cm 2013
壓克力用畫筆
水彩筆筆毛偏軟,壓克力顏料相較水彩顏料較厚重,顏料覆蓋力較差之外,對筆的傷害性也較大。因此,畫壓克力建議使用尼龍毛筆,尼龍毛筆為人工合成筆毛,筆毛彈性強,耐摩擦,吸水性低,既可同時做出類似的水彩渲染效果,也較容易做出油畫肌理般的質感。
學生作品欣賞
參考資源
《美術家手冊》雷‧史密斯著
《壓克力畫技法》楊恩生著
張琹官方網站Chin Chang
Morris Louis作品
Frozen Ford Fairlane by Fred Schollmeyer(封面圖片)
課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