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語的藝術
水彩,「水」與「彩」構成的藝術形式。「水」,是水彩畫的靈魂,水彩畫的成功與否,常常取決於對水份的發揮與掌控,甚至具有支配畫面的作用。「彩」,是繪畫的主角,與附著感厚重的油畫、粉彩等媒材相比,水彩顏料有天然的透明性,色彩的層次能有更細膩的變化。
在透明的「水」與透明顏料的雙重作用下,於紙張上產生時間性的流動、交融、滲透,而後慢慢乾燥,形塑唯美、清新、灑脫的空靈感,可說是「水語」的藝術。
水彩藝術家 henry風景水彩作品
李宜老師 插畫風水彩作品
水彩畫的定義
狹義的「水彩」,指的是以水彩筆沾水彩顏料於水彩紙上作畫,強調水彩透明、純淨的畫風;
廣義的「水彩」,則泛指「以水為媒介」的繪畫形式,範圍可擴及史前的洞穴壁畫、古代埃及人的畫卷、西方的濕壁畫及蛋彩畫、中世紀聖經手抄本的插圖等。
水彩的歷史
「水彩」的雛形,與素描類似,多半是藝術家創作前為手稿或木刻版畫上色的一種媒材,直至十五世紀末,德國藝術家杜勒(Albrect Durer,1471-1528)留下許多完整度相當高的水彩作品,如動物、植物及富有透視感的精細風景畫,樹立早期水彩畫的典範,將水彩畫成為新興畫種。
- The Large Piece of Turf, 1503
- Young Hare, (1502), Watercolour and bodycolour (Albertina, Vienna)
- The Large Piece of Turf, 1503
到了十八、十九世紀的英國可說是培養水彩畫的溫室,其霧氣迷漫、煙雨朦朧的氛圍,似乎特別適合水彩富流動性、薄透的性質。其中藝術家透納(J.M.W. Turner,1775-1851)又以薄塗、抹、刮以及使用不透明顏料等新的實驗性技巧開創了水彩畫前所未有的顛峰,突破水彩的依附地位,成為獨立的藝術作品。
- The Blue Rigi,Sunrise,1842, watercolour on paper
- Eruption of Vesuvius, 1817,Watercolour, Gum, and scraping out on paper
- The Piazzetta, Venice, 1835,Watercolour and bodycolour with pen and ink and scraping on paper
臺灣水彩畫最初以西方藝術的型態呈現,二十世紀初日籍藝術家石川欽一郎(1871~1945)貢獻良多,培養不少臺籍水彩畫家,其弟子倪蔣懷與李澤藩為台灣美術代表性人物。1960 年代後,受「現代繪畫運動」思潮影響,臺灣畫會相繼成立,水彩畫的發展即因媒材與技法的多樣性,呈現多元豐富的特色。
- 石川欽一郎 帝國生命保險會社臺北支店
- 倪蔣懷 淡水
- 李澤藩 孔廟
水彩的材料工具
基本的水彩用具包含水彩紙、水彩顏料、水彩筆、調色盤及洗筆水桶等,以下針對紙張、筆、顏料加以說明:
1.水彩紙:紙張多由棉、亞麻等材料所製成,強調吸水性,磅數越高,紙面的纖維也較強壯,「表面粗糙」可儲存水份、附著顏料,「質地堅厚」可防止作畫時起皺,並經得起摩擦、修改。
常用水彩紙:
阿奇斯(Arches):185磅、300磅、640磅,最適合渲染技法。
山度士(Saunders):185磅、300磅、640磅,與Arches類似,適合渲染技法。
卡森(Canson):適合插畫。
墨爾拉·委拉斯蓋茲(Melrat Velazquez):250克手工紙。
費里克斯·斯科勒·帕盧(Felix Schoeller Parole)硬紙板。
2.水彩筆:
一般水彩筆由筆桿、金屬套管及筆毛3部分構成。挑選水彩筆時須注意筆桿是否挺直,金屬套管是否堅固,特別是筆毛的選用,一般有貂毛、松鼠毛、牛耳毛、豬鬃、狸毛、小馬毛及尼龍毛等多種。含水性佳且耐用度高屬貂毛筆,筆毛柔軟而富有彈性,是最高級的水彩筆。
依筆型可分為圓筆及平筆兩種,圓筆適合勾繪與描寫,平筆適合平塗,另外還有專門畫細緻線條的線筆及大面積渲染的排筆。
3.水彩顏料:
各種繪畫顏料的都是由「色粉」、「黏著劑」、「溶劑」組成,市售的水彩顏料多是由「色粉」與「黏著劑」(阿拉伯膠、樹脂)調和少許甘油所製成。「透明水彩」顏料作畫時可表現較多的疊色層次、通透清亮兼具明度與彩度的作品。「不透明水彩」顏料作畫時顏料的覆蓋性高,畫出來的色彩偏厚重,色彩透明度較低。
水彩的相關技法
- 重疊法
- 縫合法
- 渲染法
- 平塗法
- 乾筆法
1.重疊法:在第一層顏色乾了之後,在重疊上第二層顏色。色彩在多次重疊之後,會產生筆觸趣味與色階變化。是水彩畫中最穩健、最基礎性的技巧。
2.縫合法:以渲染的手法去詮釋小局部空間,指顏色之間無「縫」隙的接「合」在一起。一氣呵成是縫合法的特色,時間、濃度、水分皆要掌握得宜,作品即能展現抒情、浪漫的意味。
3.渲染法:紙張先以清水打溼,在未乾的情況下上色,產生顏料暈開擴散的效果。適合表現氤氳雲霧、霞光交融的景緻,達到若幻似真的夢幻氣氛。
4.平塗法:運筆時將筆觸的紋理降至最低,甚至幾乎看不見,每一色塊均勻、規律、簡潔是平塗法的特色,適合表達理智、冷酷、機械化的感覺。
5.乾筆法:吸乾筆毛水份,並用側鋒,打轉、翻騰、滾捲、加壓、斧劈等各種方式,縱橫於畫紙上,猶如中國水墨畫中的皴法,非常適合表現古牆,木石、枯枝等破舊的意象。
知名水彩藝術家作品欣賞
- 席德進 紅瓦屋
- 謝明錩 蛻變
- 劉文煒 鼓亭畚
學生作品欣賞
參考文章出處:
封面圖片出處 goo.gl/gmczyL
柳毅水彩畫創作筆記 goo.gl/TrC9t1
走進水彩畫的世界 goo.gl/sTUJB5
臺灣水彩畫的發展 goo.gl/8LMJfU
認識水彩畫 goo.gl/NqECCt